廊坊興爾儀器有限公司作為大家的老朋友成功入駐2020年中國國際城市管網展,展位號A189,其最新產品和技術將會亮相于2020年11月25日-27日亮相第七屆中國國際城市管網展覽會暨中國國際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現場,誠邀您的蒞臨指導! …
一到下雨天,路面積水難退,車輛通行水花四濺,行人更是難以通行。為解決城區汛期積水問題,濟寧市政府確定實施城區道路積水點治理工程,并納入2019年為民辦好十件實事之一。2019年5月31日全部完成建設路(太白路—健康路段)積水點、紅星路(居然之家—皇營路段)積水點、濟鄒路(三里營立交橋—車站東路段)積水點等15處積水點改造工作。 雨天路面無積水 回家不繞路還省時間 “自從進行了積水點改造,下雨天路面沒有了積水,回家也節省了很多時間。”紅星路是家住森泰御城的李先生每天上下班的必經之路。“之前上下班最怕就是下雨天,里面積水有時會很深,都不敢開車過去,而且一下雨就會堵車。”李先生說,自從進行了紅星路(居然之家—皇營路段)積水點工程改造,下雨天路面沒有了積水,回家路上也不堵車,節省了很多的時間。…
在上海市靜安區的不少獨居老人家中,一個看似和普通水表區別不大的智能水表“水管家”,正每半小時更新數據,24小時守護著老人。如果老人的用水時間、用水量出現異常變化,數據就會被上傳到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社區工作人員將主動聯系老人。 而這只是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一個小側面。正在召開的上海兩會上,如何利用智能化為精細化賦能,打響“一網統管”城市運行品牌,成為上海城市建設的熱點話題。 超大城市管理精細化,必須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數據充分共享、歸集是基礎。如今,基于“一網統管”上海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每個地址的“地理信息”,如同自然人的身份證號碼,疊加數億數據形成上海城市運行的“活地圖”。 這張“中央地圖”,打造了實時更新的“數字孿生上海”,為全局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數據中臺。上海數據交易中心首席執行官湯奇峰說,城市“一網統管”的核心是數據和融合,平臺已經匯總了近20個委辦局的數據,匯總了幾十個系統、近150個數據項。 在這張“中央地圖”上記者看到,井蓋、路燈、消防栓等1495萬個城市部件,26816公里的地下管網,5529個各種工地和深基坑,14020個小區,7000多城管人員隊伍和車輛,都被連接“在線”。這個感知泛在、智能研判的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已經通過政務外網實現了調用和共享。 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黃永平表示,平臺已上線深基坑安全監管、玻璃幕墻安全監管、違法建筑治理、歷史建筑保護監管、架空線入地監管、燃氣供應監管、群租綜合治理、修繕工程管理等多個應用場景,目前上海市共16個區級平臺、234個街鎮級平臺已部署上線,已有57個街鎮開始使用。 數據歸集后,過去需要利用部門來連接的公共管理事件,就可以實現“一網觀全城”。“比方說,過去環保局放在某個工地的嗅探,探測到PM2.5超標,就需要從環保局打電話到網絡中心,再到住建委,住建委再去查工地是不是超標,效率相對較低。而如今,一個地址就是所有數據的層層疊加”。上海市住建委網格化升級工作專班負責人王明強說。 城市管理中,有大量事件是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一個感應房屋震動的互聯網感應器如果產生警報,報給誰?一輛渣土車,從一個區運了土,途經兩個區,運到第三個區,歸誰管?如何提升部門聯動的效率?如今有了數據歸集,就可以精準推動,通過系統集成來解決。 為了讓這些城市運行中的難題可以更加精細化解決,17日,面向“一網統管”新應用的開發者大會召開,圍繞渣土車治理、“黑氣”監控等城市治理難點痛點,政府部門開放生態,由市場技術團隊出謀劃策,共同建立“一網統管”的有效應用,不少企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成生科技提出,安全方面渣土車的右側盲區是事故重災區,能不能輔助以圖像識別、深度學習對駕駛員和行人同時提出提醒?海康威視提出,能不能利用高空系統,對違章建筑進行智能識別,實時進行特定區域分析,并配置商家信息,實現對違章商戶的實時處理? “我們好比是開放了一個應用商店,歡迎所有的技術團隊基于這個應用商店,開發出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的應用來。”王明強說。 下一步,各個領域的智慧應用將共同匯聚成一張守護城市安全的網絡,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提升超大城市運行綜合管理能力。各個領域尖端技術的互聯互通,使這張無形網絡更智能、更先進、更敏銳,也讓城市生活更便捷、更有序、更安全。 來源:《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親愛的展商及廣大同仁朋友們: 大家新春快樂!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城市管網展的關心與支持。 由于疫情形勢嚴峻,為積極配合國家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工作,城市管網展覽會復工日期將延至2020年2月9號,暫定2020年2月10日(周一)正式上班。 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保證后續展會項目的順利進行,在此非常時期城市管網展組委會全體員工實行在家辦公的臨時應對辦法,依然持續為客戶提供相應服務,您可以隨時咨詢您的對接銷售或服務人員,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城市管網展的支持和關注。疫情是暫時的,我們的服務是不變的! 隨著復工日期臨近,各大城市即將迎來返程高峰,將出現大人流聚集的情況,城市管線展組委會提醒大家做好自我防護,外出務必帶好口罩等防護用品!…
新冠肺炎疫情下,展覽主辦者如何應對的幾點小建議: 據有關資料顯示,2003年爆發的非典疫情給當時被譽為“朝陽產業”的會展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因為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的會展業發展正當時,在非典期間幾乎所有的展覽和會議及相關活動停辦,這給當時急速發展擴張的會展業當頭一棒。但是在非典疫情結束后,在相關會展產業各個參與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會展業經過到現在十七年的努力發展成為全球第一會展體,在擁有場館數量、舉辦數量以及展覽面積等方面躍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在這近二十年的發展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會展主辦商,為我國以及世界會展業的發展貢獻著力量。 …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干支歷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二十四節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系。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顆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轉星移時北半球的黃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帶的氣候、物候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古老天文學稱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為“建”,“建”代表斗柄頂端的指向。“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干支歷法將一“歲”(攝提)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斗柄旋轉依次指向“十二辰”(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子丑”)。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作為確定月份的標準,稱為斗建(亦稱“月建”),分別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開始,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歲末十二月指丑方,次歲正月又復還寅位,斗柄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循環往復。干支紀元以天象“斗柄回寅”為立春(歲首),亦即“春正”(正月),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為一“歲”。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 現行的“定氣法”節氣也是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計算得出。“定氣法”劃分的“二十四節氣”(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于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定氣法”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合起來正好是廿四節氣。其是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排序上仍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度數編排,也就是視太陽從黃經0度出發(此刻太陽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黃道圓周36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廿四個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的自然結果。定氣法“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周年視運動,所以“二十四節氣”在公歷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定氣法”劃分的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點,在每年公歷2月3-5日交節。…
隨著全國城市化進度的加快,各地城市發展均具規模,原有給水管網能力已不能滿足城市工業的發展、人口數量的增加及經濟的發展,因此城市管網改造勢在必行。本文闡述了城市給水管網改造的的原則,結合工程實例討論了給水管網改造中并網施工中需注意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 1、 城市給水管網改造的必要性 近幾年來,我國各地城市發展均具規模,其給水事業迅速發展。城市給水管網在其新建成的一定時期內,其供水能力可以滿足一定時期的供水要求,隨著城市化進度的加快,城市工業的發展,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水指標的加大,其城市用水量急劇增長,給水管網的供水能力逐漸不能適應用水量增長的需求。同時,由于城市給水管網規模的不斷擴大,部分老城區有的給水管網已運行幾十年,管線改造、鋪設缺乏統一規劃,大規模給水管網系統在管線連接、構筑物設置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增大了供水能耗,并使部分供水區域水量欠缺,低壓區不斷擴大、供水安全性降低。這一系列問題成為阻礙各城市供水管網擴建及優化的主要問題。城市給水設施屬市政基礎設施,給水管網是給水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老舊城給水管網改造對管網的安全運行、適應與城市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2、 城市給水管網改造的原則 (1)城市給水管網改造既要根據舊城改造規劃所確定的原則進行,還應注重其對舊城改造規劃的影響。城市總用水量包括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市政用水(如街道灑水、綠地澆水等),而這些都與城市的人口數目、工業發展規模、建筑層數和設備標準等規劃內容有關。給水管線的位置和走向應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盡可能沿現有道路或規劃道路敷設,供水區范圍應根據規劃原則確定,并將給水管合理分布于(全)供水區。另一方面,道路規劃網絡和道路建設先后均須與管線建設相配合。 (2)充分發揮現有給水設施的供水能力。城市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都建有相應的給水設施,這是因為在確定水廠建設規模時,一般是滿足城市近、遠期規劃年限的用水量要求。給水設施具有初期投資大、財務收入有限、項目投資回收期長等特點。對于運行良好的現有給水設施,充分發揮其供水能力,就是發揮其經濟效益。 (3)投資造價低。給水管網在滿足各用戶對水量、水壓的要求以及考慮施工維修方便的前提下,應節省造價,減少投資,而不是追求簡單的管線長度。 (4)切實可行。舊城改造規劃常分為近期規劃年限常采用5-10年,遠期規劃年限常采用10-20年,而舊城給水管網的改造設計則強調逐年實施的可能性。所以改造設計要依據政府部門對舊城改造規劃的具體實施計劃(如路網的改造等),確定逐年改造安排,做好經濟估算,保證管網改造落到處。 3、管網改造中可采取并網施工工藝的方法及需注意的問題。 對于舊城區而言管網改造的途徑大多數是將舊管線拆除更換新的原管徑或加大管徑后的新管道,然后在將原有支管及原有管道上的用戶與新管逐一并網連通。這樣在并網過程中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停水施工,這意味著在施工過程中將影響部分用戶正常用水,同時供水企業在一定時間內要減少部分供水量。從這個意義上講,并網施工是整個管網改造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通過多年一來在設計及工程施工中的實踐我體會到,如在管網改造、新舊管網施工中若能統籌調度、合理安排、優化施工方案和先后順序,便可最大限度地壓縮停水時間,減少停水范圍。將損失及投資降到最低。同時也減少了由于停水帶來的社會影響,并直接關系到供水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設會效益。以下就這個問題談幾點認識。 (1)新管線的定位問題:新管線定位一定要摸清舊管線的具體位置,并盡量不占據舊管線的原有位置。最好能保證新舊管線間距不大于1米(這樣新管線敷設管槽可于要拆除舊管段管槽同時開挖節省投資),新設管線埋深應大于舊管線,新舊管線的豎向間距在0.3-0.5m左右既可。這樣在新管線的敷設過程中不至于必須事先拆除平行及交叉的舊管線,從而使舊管線能正常供水,直至并網施工全部完成以后,再徹底廢除舊管線。(由于舊城改造中地下管線較多,新管線的具體部門協商確定。在布置新管線已無其它合適位置,不得不占據舊管線位置時,則應采取臨時供水措施。其另做探討). (2)并網施工過程中盡量采取雙管同時供水方式。在新舊管線并網施工中由于原用戶支管一般較多,加之管徑、管材不一,各別支線位置不詳等原因,故情況較為復雜,并網所需時間較長。若將舊干管廢除后統一進行并網施工,如遇特殊情況就會造成個別用戶停水數天。這是用戶無法接受的,同時對供水企業也是不小的損失。如能采取新舊干管同時供水的方法,以上問題便可得到妥善的解決。 (3)并網施工應遵循先大用戶,后小用戶,先重點后一般,先易后難的原則。在當地管線管理部門的配合下查清楚現狀支管的位置及管徑,做好施工組織設計。 來源:《快資訊》…
關注管網展覽會公眾號
管網展覽會,已超10萬小伙伴關注!